法治網首頁>>
                  法治網專題>>
                  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貢獻力量
                  代表暢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
                  發布時間:2022-10-19 06:59 星期三
                  來源:法治日報--法治網

                  □ 二十大·特稿

                  □ 本報記者 蒲曉磊

                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,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。對此,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提出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。

                 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堅持城鄉融合發展,暢通城鄉要素流動。扎實推動鄉村產業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態、組織振興。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,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。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,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。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,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……二十大報告繪制出的發展藍圖,令人振奮。

                  多位黨的二十大代表在接受《法治日報》記者采訪時一致認為,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重要部署,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任務。要按照二十大報告繪制的路線圖,扎實推動鄉村產業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態、組織振興,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貢獻力量。

                 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

                  糧食安全是“國之大者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二十大報告提出,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,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。

                  對此,安徽省鳳陽縣小溪河鎮小崗村黨委書記、村委會主任周群之代表深有感觸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“今年雖然略有減產,但畝產也達到了650公斤?!敝苋褐f,小崗村在大旱之年仍能穩產,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密不可分。近年來,周群之帶領小崗村著力做優一產,緊抓高標準農田治理,完成了1.3萬畝農田有效治理,真正做到了“手中有糧,心中不慌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對于我國糧食安全形勢,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、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叢亮代表信心十足,“未來,我們有基礎、有條件、有能力、有信心,始終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,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叢亮說,下一步,將加大耕地保護和農田建設力度,嚴守十八億畝耕地紅線;強化現代種業等科技支撐,實現種源自主可控,提升農機裝備研發和應用水平;優化生產布局,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;加強收儲調控,強化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,完善監測預警體系,保持合理儲備規模;開展節糧減損,促進糧食節約和營養健康。

                  發展特色產業拓寬增收渠道

                  二十大報告提出,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堅持城鄉融合發展,暢通城鄉要素流動。扎實推動鄉村產業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態、組織振興。

                  對此,浙江省淳安縣下姜村黨總支書記、村委會主任姜麗娟代表感到十分振奮且信心十足——這些年,下姜村通過農文旅融合闖出了一條增收致富之路?,F在的下姜村,早已從貧困村發展成了農家樂、民宿忙、瓜果香、游客多的富麗鄉村。

                  現在,下姜村與周邊的24個村抱團組建了“大下姜”鄉村振興聯合體黨委,通過資源整合、產業聯結,打造了共富聯盟,培育了鄉村旅游、紅高粱、中藥材、農特產品四條特色產業帶。同時,還推出了“大下姜”鄉村振興聯合體,構建地域公用品牌,大大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“現在老百姓都說,‘大下姜’的成立讓他們的收入每年都在以平均10%以上的增速增長,這個也是要讓下姜村的發展成果真正意義上變成‘大下姜’老百姓共享的紅利?!苯惥暾f。

                 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柘汪鎮黨委副書記,西棘蕩村黨委書記、村委會主任鐘佰均說,要按照二十大報告指明的方向,扎實推動鄉村產業振興。

                  1998年2月,鐘佰均擔任西棘蕩村黨支部書記,當時的西棘蕩村交通閉塞,村集體負債17.6萬元。在帶領村干部們深入調研后,鐘佰均把目光鎖定在廢舊漁網回收加工上。2000年,西棘蕩村第一家尼龍顆粒加工廠投產,當年就盈利40多萬元。經過多年的發展,現在村里循環經濟產業園總產值達到20億元,稅收突破4500萬元,去年村集體收入1600萬元,村民人均純收入4.25萬元。

                  對于下一步的計劃,鐘佰均已經有了設想,“要大力發展西棘蕩村的循環經濟產業,利用占地1036畝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,發展海洋漁業資源的再利用產業,大力推進產業鏈招商,目前已經有4家企業入駐。今后,將進一步打通再生尼龍上下游產業鏈,提升產品的附加值,提高市場的競爭力,讓村民因產業而致富,村莊因產業而興旺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推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

                  鄉村要振興,必須從當地實際出發。

              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代表,是中國工程院在云南省瀾滄縣駐村科技特派員。他所在的蒿枝壩村脫貧摘帽后,農民的口糧從粗糧換成了大米。

                  但是,蒿枝壩村沒有水田,只有旱地。針對這個問題,朱有勇帶領團隊成功研發了水稻旱地種植的新技術,實現了水稻上山旱地種植,解決了口糧生產難題,“水稻上山很受農民歡迎,今年云南推廣了50萬畝,蒿枝壩村推廣了405畝,最高畝產788公斤,最低畝產634公斤,總產28萬公斤。蒿枝壩村277人,人均產量超過了1000公斤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“每個村有每個村的特色,只有找準更具自身特色的優勢項目,把這方面做大做強,才能更加扎實地推動鄉村振興?!敝苋褐f。

                  周群之說,小崗村目前有兩大特色優勢產業——農產品深加工和鄉村旅游。

                  在農產品深加工方面,小崗村在近年來大力招商引資辦工業,吸引了眾多糧食加工企業前來投資生產?,F在,總投資1.3億元的小崗振興糧油項目即將投產,總投資5.6億元的小崗新鑼食品項目簽約落地,小崗健康食品產業鏈雛形初現,農業產業化發展邁出新步伐。在鄉村旅游方面,小崗村已經形成紅色文化體驗區、鄉村休閑度假區、鄉村游樂區三大旅游板塊,近3年來累計接待游客200多萬人次,培訓學員3萬人次,實現旅游總收入2.6億元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“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鄉村旅游,可以讓村民就近就業,真正實現了讓村民安居樂業的目標。今后,我們要按照二十大報告明確的方向,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,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?!敝苋褐f。

                  本報北京10月18日訊

                  責任編輯:劉一鳴
                  暴力强奷女交警国产